声音是演奏者弹奏时的一种表现手段,就像画家笔下的色彩、光线一样。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拉赫玛尼诺夫指出:在弹奏时“最重要和首先要考虑的是所发出的声音。技术和其他问题是次要的”。
涅高兹在《论钢琴表演艺术》一书中指出:“要弹得声音动听,必要的先决条件是从肩部到指间,包括手臂、手腕和手在内应全部放松,丝毫不紧张;然而手指应总是准备好的,就像前线的士兵一样(要知道,音色的关键是指间的触键,而其余的部分:手、手腕、手臂、肩胛、背部都是后方,后方应很好地组织起来,如果允许我继续借用军事用语的话——一切为了前线。)触键方法决定着发音的质量。良好的触键,使每一个音符弹出的音量、时值、力度以及音响效果都能恰到好处,使各音之间成为有机的联系,从而赋予作品以鲜活的生命力。”
1、不同的触键部位以及不同的触键方向会产生不同的音色
(1)用手指指尖的部位,在手指二关节以下与键盘基本成直角状的触键,指尖保持明确的触感。这种垂直击键,触感灵敏,琴键起落迅速,其音色清脆,纯净透明。用以表现晶莹剔透的音色,均匀清晰的音粒,生动活跃的节奏,流畅悠扬的气息。
(1)非连奏,即:“颗粒性弹奏法”。触键时,要求下键、起键速度要快,触键的瞬间具有一定的爆发力,使手指的挥动有较快的速度。再加上牢固的指尖,就会发出结实,明亮集中而富有颗粒性的声音。
贝多芬奏鸣曲中《降D大调奏鸣曲》OP2、NO1的主题第1小节至第8小节就是运用这种非连奏的手法演奏的。弹奏时应使手指在琴键上停留的时间长一些,不要过于短促,要注意动作的连贯性和旋律感,融入小臂的力量使声音明亮、厚实、富有穿透力。巴赫十二平均律的第三首的前奏曲BWV848,整首曲子都是要求用非连奏的弹法来演奏的,弹奏时。可用指尖的前端触键,其下键速度要求要快,要有一定的颗粒性,就像一颗一颗穿在一起的珠子,清晰、明朗,毫不拖沓。
众所周知,钢琴的声音一经发出,只能逐渐消失,不能一直保持,更不能增强。因此钢琴上的Legato更多的是演奏者内心的Legato。在肖邦的夜曲中有很多的连奏,这要求演奏者本身就要具有发自内心的情感。贴近作曲家的心灵,体味蕴含在作品中的独特韵味,恰如其分地表现出肖邦独具的诗人气质,这样才能奏出更加完美的音乐
(3)跳音奏法,一方面不同的时值的跳音,根据音乐特性的需要而具有不同的音响特质;另一方面,手的不同动作部位演奏的跳音也会产生不同的声音效果。在王建中的《猜调》中有大量的单音旋律需要跳音奏法。作品要求声音短促集中,轻快透明,力度较弱但速度较快。在手指积极主动地弹奏跳音时手腕与手指的配合协调,与之融为一体,使声音灵巧集中,富有弹性。
无论用何种奏法,必须根据乐曲风格的不同和音色的需要而在弹奏方法上做出相应的变化。甚至在同一风格的范围内,奏法也是灵活多变的,绝不能做出严格的规定。
3、触键速度与力度也是引起音色变化的因素之一
4、触键深度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音色
几百年来,钢琴这门艺术经过无数演奏家、教育家的辛勤探索,不断地从那些行之有效的实践经验中总结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客观规律。形成了今天较为科学合理的现代钢琴演奏体系。钢琴演奏的技巧训练是与音乐的表达紧密结合不可分离的。钢琴艺术不是音符和节奏简单的拼凑,在他们之中蕴藏着丰富的音乐内涵。需要通过熟练的技术将音乐向更高的艺术境界转化,以音乐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目的是通向一个共同的山峰——艺术之巅。在做技能的训练时,不能忘记乐感,这两者要同时进行,这直接影响到钢琴演奏的审美驾驭能力。在技术训练时注入音乐情感的表达,这将会使我们受用终生受用。